作者:賈作光 從參加的幾次舞蹈創作座談會上,聽了許多專家學者及與會的青年編導、舞者的發言、使我思考良多。想就目前舞蹈編導所存在的一些問題談談我的看法。 我認為首先編舞者要克服心態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脫離生活無章法的編創是創作不出來好作品的。必須懂得編舞也是有其法則與規律性的,尤其不能脫離生活,想走捷徑決不是正道。 舞蹈本體的動態法則具有其科學性、規律性,胡編亂造等于盲人騎瞎馬。編舞者首先要有文化知識,需要有生活實踐和藝術實踐的經驗,對肢體語言要有豐富的積累,同時編舞者要正派,基本功、組織能力、想象力、觀察力、鑒別能力、創造能力要過硬。切忌仿抄他人,更不要竊取別人的成果。他人之作是可以學習的,但是立足點要擺對,應該是學其法、見其巧、創其新、用其化,總之應該是借鑒而不是抄襲與套搬。因此要樹立老老實實的學風,在藝術實踐中練好編導的基本功,走創新之路,達到形韻神韻一致,舞情舞律和諧,博采眾長,吐故納新。 編導應該用敏銳的眼光去捕捉眾人眼睛中未發現的新鮮事物并加以儲藏,以備為我所用、提煉加工,要別具一格地創造出鮮明的舞蹈形象。 楊麗萍的《雀之靈》成功地塑造了舞蹈的孔雀,她以孔雀來表現傣族婦女崇高、高雅、端莊的性格與美的體態。她是借孔雀之形表達人之精神的,是擬人化而移情于舞的藝術形象。 編導一定要掌握豐富的舞蹈語言,積累的舞種越多,編導時就能為其所用,還可以有所選擇。如果能把膠體語言凝練成抒情詩一樣,做到深邃悠遠,那樣,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就能給觀眾留下遐想的空間,讓觀賞者去參與藝術想象。如陳維亞的《秦俑魂》、《木蘭歸》,你會從舞蹈中品出詩味,飽享著美感和精神力量。因此編導一定要加強思想文化藝術的修養,舉之意、意之象、象之情、情之韻、韻之形、形之舞、舞之音,集形神兼備、情舞交融之美,從而一掃純肢體動態無魂之嫌。 語言凝練如詩,好看,有煽情之力才能產生美,這種美是升華之美,意形升華才能進入藝術境界。這是形神合一濃縮在舞蹈載體中對表演者的要求。編導能否創作出詩情畫意的舞蹈,這就看編導的藝術功力了。 我認為舞蹈具有詩的語言,是最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藝術,如舞蹈《千手觀音》、《女兒河》、《水》、《海浪》、《扇舞丹青》、《雀之靈》等等,這些舞蹈如詩如畫,都是富于動態美的詩句,是充滿想象力的華章,決不是其他藝術門類所能取代的。舞蹈是直觀藝術,它具有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同時還要得到音樂、美術、文學、戲劇、詩歌的輔助來達到舞蹈、舞劇自身審美價值的完美實現。因此要求編導必須從上述幾個方面加強修養,不斷學習積累,把肢體語言凝練成抒情的詩放在時空中延伸。做到這一點需要靠演員表演藝術的深度與技巧來體現舞蹈詩的意境,當然也離不開舞臺美術燈光和音樂的輔助。由此可見,無論是舞蹈還是舞劇都是以肢體語言來表達思想感情的。因此,編導任務一完成,演員便成為舞臺表演的中心。好的舞蹈和舞劇如果沒有成熟的或者優秀的舞者就不能實現精品的最高任務。所以說舞蹈要詩化而不能一般化,編導要用詩的語言來構建舞蹈和舞劇,《大夢敦煌》、《閃閃的紅星》、《霸王別姬》等舞劇,我們從中都可以感受到編導和演員們詩一樣的傾訴和表達。 新一代演員黃豆豆、劉震、劉晶、丁潔、山種、武巍峰、王亞彬等的表演技術水平堪稱全國一流,是舞蹈界的精英他們在表演中取勢得當,動靜相宜,形美情真,都具有神魂完美之功,他們完成的跳、轉、翻、滾及雙人舞的托舉變換起伏配合得當,在節奏的輕重強弱、速度的快慢處理上,都可見詩情,隨著人物的情感的需要,表演出藝術的張力。這時編導必須用敏銳的眼光把握演員的技術含量,不能濫用技巧,做象外之技,多余的技巧要刪繁就簡,以最精練的詩的語言來塑造舞蹈形象。做到抒言外之意,聽韻外之音,品舞中之情,提供給觀賞者以更大的審美空間。這種體驗,編導與演員必須透晰深刻,達到“舞中有真情,有感難言對”的藝術詩境,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無聲勝有聲”了。編導能否用肢體語言去喚起觀賞者審美的激情,其中演員二度創作的表演水平如何、能否達到編導的要求是十分重要的,這就要調動演員的藝術功力,指導啟發創造是重中之重。 下一頁 本文共 2 頁,第 [1] [2]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