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上百名市民聚集在河源文化廣場跳廣場舞,這已經成為河源文化廣場一大風景。 無論夏夜還是冬晨,市區的廣場和公園,甚至是馬路邊,隨處可見人群簇擁。他們少則十幾人,多則上百人,人人興高采烈,神情專注,踏著音樂的節奏翩翩起舞,引得路人駐足觀看。 這種看似并不復雜的舞蹈就是廣場舞。每天,市民們從四面八方如約而至,一起舞著、一起樂著,槎城大大小小的廣場和公園充滿了朝氣與青春,儼然成了激情與歡樂的海洋。 自從廣場舞為大家接受并喜愛后,這股廣場舞之風便不斷“升級”,廣場舞以其參與性強、簡單易學的特點將更多的廣場舞蹈者“卷”了進來,廣場舞正悄然成為河源一道亮麗的文化景觀。 隨著廣場舞之風的刮起,街頭巷尾開始流行起了這樣兩句話:“有時間打麻將,不如到廣場跳舞出一身汗。”“一種聲音少了——嘩啦啦的麻將聲少了;一種聲音多了——咚咚卡的健康舞蹈聲多了。” 市委黨校副校長、副教授何淑琴認為,廣場舞實際上是廣場文化的一個縮影,廣場舞的流行是一個城市文化品位提升、文化素養提高的重要標志。目前,河源廣場的發展勢頭非常好,作為政府部門,應該重點從場地規劃、領舞培訓等方面給予支持和指導,從而進一步提升河源的廣場文化水平。 廣場舞,舞動全城,改變生活。 廣場舞悄然興起漸成時尚運動 廣場舞悄然舞起,被越來越多的男女老少接受和喜愛。日前,記者花了近半個月時間,先后到市區多個廣場舞活動場所進行采訪,基本掌握了河源廣場舞的發展線路和趨勢圖。 蔓延線路:市區茶山公園是河源廣場舞的“發源地”,當時的舞者主要以中老年人為主,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和市政廣場的增加,廣場舞被復制蔓延,開始向河源文化廣場等延伸,并逐漸走進城區的大小廣場、公園和公共場所,同時也帶動了縣城廣場舞的發展。未來幾年,河源客家文化公園將成為全市最熱鬧、最壯觀的廣場舞“圣地”。 發展趨勢:現在鍛煉的人群開始趨向年輕化,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十幾歲的青少年也在堅持鍛煉,更多的人從年輕時便開始重視身體鍛煉。 □記者巡城 地點:市區河源廣場 特點:自發組織 大伙湊份子買音響設備 一組音響設備、幾張音樂碟,就是位于河源廣場上的這個舞蹈隊的全部家當。雖然設備有些簡陋,但由30多名中年婦女組成的隊伍仍跟著音樂盡情地舒展自己的身體,釋放自己的激情,雖然舞姿不是很優美、舞步不是很到位,但每個人的臉上都充滿開心的笑容,一曲結束,大家稍稍休息一下,便繼續投入到下一曲的舞蹈中。 可別小看了這支小舞蹈健身隊,這可是附近居民自發組織的,據領舞李阿姨介紹,她們這個舞蹈健身隊成立于2009年1月份,時至今日,剛好成立一周年。 “我們是自發組織的,剛開始的時候只有七八個人,現在已經發展到30多人的規模。”李阿姨說,音響設備是大伙湊錢買的,由于沒有專門的指導老師,一開始她們都是跟著視頻學習,然后慢慢地再根據大家的實際情況進行改編,形成她們獨特的健身舞蹈風格。 地點:市區茶山公園 特點:舞蹈形式多樣 看光碟自編舞蹈動作 100多人穿著健身褲、排列整齊,在輕松歡快的音樂伴奏下翩翩起舞,他們當中上有年逾古稀的老人,下至十幾歲的青少年,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廣場舞者,這是市區茶山公園每天晚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前晚8時,記者再次來到茶山公園,大隊伍在一曲柔和的民族音樂中舞動,不時見到有新成員加入到這個隊伍,還有很多人在旁邊邊看邊學。突然,節奏稍慢的音樂結束,隨之而來的是一曲動感時尚的音樂,現場的舞步也隨之變換成充滿青春活力的健身操。“每天晚上我們都會變換幾種舞蹈,主要以健身操、形體舞以及自己編排的舞蹈為主。”茶山公園健身隊教練廖阿姨介紹說。 “以前我們主要是買來光碟跟著學,后來我們根據學員的實際情況將動作改編了。”廖教練說,“專業教練教的舞蹈難度太大,有些也不太適合我們,慢慢地我們就根據學員的自身情況和需求,自己編排舞蹈,這樣的舞蹈針對性比較強,而且適合大眾口味,很受大眾歡迎。” 地點:市區電信廣場 特點:健身隊伍龐大 廣場舞舞出健康和快樂 如果有人問河源廣場舞哪里最火,人最多?相信很多廣場舞圈里的人都知道:這就是電信大樓前的廣場。據悉,這里是目前我市規模最大的廣場舞場地,每天都有近200人在這里跳廣場舞。 “以前這個時間就是在家看電視、打麻將,感覺生活過得很是無聊,自從參加了廣場健身隊后,我幾乎每天都來,感覺生活過得很開心,可以認識很多新朋友。另外,多鍛煉不僅可以增強體質,還可以順便減減肥,所以我每天晚上都來,除非下雨。”在電信廣場跳舞的王阿姨說。 □發展瓶頸 場地小教練缺制約廣場舞發展 像很多新生事物一樣,廣場舞火起來的同時,一些困難和問題也隨之而生。連續多日的采訪中,市民反映最多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場地選擇、用電、設備、教練等方面。 用電難 一條長電線從9樓甩下 在河源廣場跳廣場舞的李阿姨說,目前在河源廣場跳舞的人比較少,大伙又湊錢買了音響設備,所以在場地和設備方面沒有什么大問題,唯一的困難就是用電非常不方便。“現在我們用的電是從住在河源廣場9樓的一位成員家里拉下來的,一條長長的電線從這么高的地方甩下來,既麻煩又不安全,希望有關部門能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給大家提供一個更好的活動場所。”李阿姨說。 場地小 幾十上百人擠在一起跳舞 茶山公園是很多市民散步、休閑的好地方,除了跳廣場舞的市民外,還有很多人選擇在此打牌、下棋、溜旱冰等等,所以場地成了這里最稀缺、最搶手的資源。 據了解,茶山公園每天都有上百人在此跳廣場舞,有限的場地與日益龐大的隊伍產生了矛盾沖突。采訪中,很多跳廣場舞的市民抱怨道,公園內不僅場地越來越不夠用,而且很多地方的路面不平整,地板磚都開始松動,踩在上面晃晃悠悠的,跳舞的時候很容易扭傷腳。“我們曾經組織人員對一些地方維修過,但能力有限,希望有關部門能夠組織力量大規模的整修。”一位舞蹈隊員說。 燈光弱 主要依靠路燈照明 光線弱是廣大廣場舞愛好者集中反映的一個問題。 “一到晚上,后面的人就看不清領舞者的動作,很多人甚至跟不上節奏,所以整體上看起來不協調。”健身隊廖教練說,尤其是對新改編的舞蹈,燈光太弱,不利于新舞蹈的推廣。 “我們幾個是新來的,站在后面很難看清領舞老師的動作,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將這里的燈光設施再完善些,尤其是讓燈光再亮一點。”剛剛畢業從遼寧來河源工作的李麗說。 缺教練 缺乏專業舞蹈教練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很多廣場舞團隊的舞蹈是自編或者改編而來的,這就導致音樂選擇和動作設計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教練短缺應該是每個廣場舞隊伍面臨的共性問題。”一位廣場舞領隊表示,她此前曾在東莞工作過,當地的廣場舞活動由某個部門統一負責,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有一位教練傳授“舞藝”,所以整個舞蹈設計、音樂選擇都顯得更科學、合理。 在采訪過程中,很多市民表示,希望有關部門能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組織教練對全市的廣場舞團隊傳授“舞藝”,以便大家能夠進行更適合、合理的鍛煉。 □專家看法 廣場舞是城市文化品位的標志 隨著河源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化,城市的形象、文化品位和市民的生活習慣等越來越有“城市化”的味道。廣場舞的興起與“城市化”有著怎樣的聯系?廣場舞方興未艾,且被越來越多的市民所喜愛,作為政府部門,應該如何給予支持和引導呢? 對此,記者專訪了正在對廣場舞活動進行調研的市委黨校副校長、副教授何淑琴。她認為,廣場舞是河源廣場文化的外在體現形式之一,是河源日益提高的城市文化品位的標志之一,因為廣場舞的通俗性、大眾性,廣場舞的未來發展勢頭會更迅速。作為政府部門,應該對廣場舞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幫助解決,并積極引導。 廣場舞利于減壓和情感宣泄 記者:近年來,河源跳廣場舞的人越來越多,您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何淑琴:確實如此,我們也正在對這一現象進行調研。廣場舞的流行是一個城市文化品位提升、文化素養提高的重要標志。廣場舞來源于健身,最開始的時候,人們聚在一起跳跳舞,主要是為了健身,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廣場舞的隊伍中,除了健身外,更是在營造一種全民運動的氛圍,帶動城市社區文化的發展,進而帶動一個城市的廣場文化的發展。 跳廣場舞的過程中,人們的身心得到放松,生活習慣也有了較大的改進,人們在跳舞的過程中加強了交流和聯系,這是一個很好的個人壓力釋放和情感宣泄方式。 以前很多人吃過晚飯后沒有什么娛樂活動,就在家里打麻將,這在損害身體的同時還形成了一種不良的社會風氣,廣場舞的出現,有利于改變這些習慣,陶冶性情。 健康意識和政府助力“雙驅動” 記者:廣場舞為什么會如此受青睞?它發展迅速的動力又是什么呢? 何淑琴:首先是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追求一種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廣場舞因其普遍性、簡單易學,受到了廣大市民的青睞,所以呈現出迅猛發展的勢頭。 其次,城市建設水平的提升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化,使越來越多的廣場“走進”了城市,為廣場舞提供了場所,這是另一個重要驅動力。 廣場舞需要政府大力支持 記者:采訪中,很多人反映在場地、教練等方面遇到了困難,作為政府部門是否該出手相助呢? 何淑琴:可以說,政府還需要加大支持力度,比如還有很多小區沒有健身、娛樂場所,人們不得不在馬路邊娛樂休閑,這樣很不安全。我們在調研活動中,很多市民反映最多的就是場地的問題,雖然有一些大型的公園、廣場,但是社區內部健身和活動場所仍然十分稀缺,還是呈現“無地可舞”的局面。 政府部門應該對現在的廣場文化進行引導,使之更加完善、更加規范,進而將全民健身推向一個新的臺階,這也是提升群眾幸福指數的重要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