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形體舞蹈是近年來在社會上風行的一項以改善人的形體為指向的健身運動。是指按照人體形態機能的特點,以有氧運動為基礎,在音樂的伴奏下把舞蹈訓練作為改善形體的主要手段,通過人體正確姿勢的培養和身體各部位肌肉的鍛煉與脂肪的消耗,以在娛樂中增進健康、塑造形體、提高氣質,從而達到形體美的一項體育運動。① 形體舞蹈課是音樂、舞蹈與形體練習等多藝術學科的綜合。它以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滿足學生體育鍛煉與健身的興趣,很好地培養健美的體型、良好的姿態、高雅的氣質和風度,激發學生對美的領悟能力和表現能力,豐富精神世界,喚起熱愛藝術、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操等為目標。在中學階段開設形體舞蹈課既順應素質教育的需要,同時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非常積極而有效的意義。 一、中學階段開設形體舞蹈課的意義 (一)順應素質教育的需要 1983年北京第八中學開始倡導“著眼于未來,著力于素質”的教育方針。同時制定出一個非常完整的學校的素質教育大綱,指出學校應該立足于培養學生的哪些方面的素質和怎么培養的問題。因此,到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公布的時候,素質教育已經成為一個國家意志。關于素質教育的含義,國家教委在《關于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作了明確解釋:“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據《教育法》規定的國家教育方針,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② “素質教育”應體現在各學科教育中。與其它教育相比較,形體舞蹈是一門綜合藝術,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良好手段和途徑。它是以培養懂得美、追求美、具有審美能力和藝術創造力的青少年為目標,而不是把每個學生都培養成為出色的舞蹈家。它對素質教育的開展與實施起著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形體舞蹈在培養學生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各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作用。它不僅可以美化形體,同時舞蹈藝術的美學也是一種提高人類思想品質、陶冶道德情操、凈化人類靈魂的教育方式。作為情感的、視覺的、造型的藝術,在提高審美能力方面形體舞蹈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少年通過體育鍛煉能促進體質與體能增強,但體育課主要是通過動覺的訓練增強人的體質;而形體舞蹈則通過有韻律的節奏(強弱、長短、緩急)進行肢體運動,以音樂的動感鍛煉人的體能,優美的律動訓練和優雅身體姿態訓練,賦予每一個人挺拔、優美的肢體與高雅的氣質。通過形體舞蹈課的“動手動腳”很好地鍛煉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利用形體舞蹈的自由創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等等,這些都是社會人的基本素質的必須要素。 (二)有益于青少年身體發育及形體的塑造 形體舞蹈的練習,有益于青少年身體健康發育,有利于肌肉、骨骼、關節的勻稱與協調發展,有利于形成正確的體態和健美的形體,更有利于身體各個器官組織的鍛煉及健康發展。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育時期,進行形體舞蹈的練習可使肌肉纖維變粗而堅韌有利,使其中所含蛋白質及糖原等儲量增加,血管變豐富,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改變,使骨外層的密質增厚,骨質更加堅固,從而提高骨骼系統抗折斷,彎曲,壓拉,扭轉的能力,加強了關節的韌性,提高關節的彈性和靈活性。① 據了解,2006年國家體育總局、國家教育部在京做了第二次國民體質監測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國民體質總體水平比2000年略有提高,不過青少年的體質監測結果卻令人擔憂,“在學生體質得到繼續改善的同時,耐力,速度,爆發力,力量素質卻呈現下降趨勢,同時,學生超重與肥胖檢出率繼續增加,視力不良檢查率也居高不下。”此次體質監測對青少年的調查主要以學校為主,其中包括了25個民族,被調研人數達到38.3216萬人。在7至22歲的漢族學生中超重和肥胖率繼續增加。其中城市男生的超重率達到了13.25%,肥胖率比2000年增長了2.7個百分點,這也成為城鄉男女生肥胖率最高的群體。青少年體質下降是否與缺少體育鍛煉和不太重視體育課有關?我國許多初高中每周上2—3節體育課,每課時為45分鐘,應該說體育課的總課時完全可以滿足學生體育鍛煉的需求。但是,現如今的青少年為何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身體及形體問題呢? 目前中學體育課程沒有特色和運動量不夠是導致學生肥胖率增加的主要原因。相關報道顯示,不少學校在體育課的課程安排上偷工減料,該開三節的只開兩節,該兩節的只開一節。問及原因,有人解釋說擔心學生在體育課上出現意外事故。每年學校因為上體育課造成學生傷害的例子很多,學校要花很多時間與精力和家長協商,甚至打官司、上法庭,學校深感頭疼不已。在已開設體育課的學校中,一部分學校由于學生升學的需要和參加各級各類比賽的需要,平時只針對部分學生和一些固定項目進行教學和訓練,也使大部分學生喪失了對體育課的興趣。此次調查也顯示出,由于學校對體育器械項目的鍛煉重視程度不夠,導致不少學生因為沒有適合的運動而不鍛煉。 由于運動量不足引起的身心受損不僅在中學生群體里表現明顯,大學生群體也不乏類似問題。近年來,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健身館健身、改善形體線條的現象尤為突出。且參加健身的人數幾乎超過人們的想象。經過調查,參加形體訓練者的原因主要有幾種:其一是因為駝背或者脊柱側彎,由于長期不良的坐姿與不良的體態導致脊柱的曲度變得不好;其二因為肥胖,對體育課產生畏難情緒、不愿意參加體育鍛煉或者以暴食應對沉重的高考壓力,造成身體肥胖。大學生出現這種身體心理上的問題,都是長時間日積月累的,是由于在身心發育的關鍵階段即中學階段沒有養成一種適當的體育運動的習慣,久而久之身體發出的健康危機的信號。 形體舞蹈課的開設則可很大程度上解決以上問題。它通過有氧運動的方式拉伸人體的每一塊肌肉,通過優美的音樂來幫助身體的律動,達到改善人的形體線條的同時也放松了身心讓大腦在運動與音樂中逐步的放松,促進人的身體健康。據了解,目前已有學校開始了形體舞蹈課的實踐。北京上地實驗學校在統一規定的體育課之外增加了一節女生形體訓練課即形體舞蹈課。上地實驗學校的體育組負責人李東峰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學校專門安排兩位形體老師,為學生講解形體方面的知識,這不僅能夠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學生的體質。形體課是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的,運動這在優美動聽的音樂伴奏下,展現各種姿態,充分發揮感情,使學生心情愉快,緩解精神緊張。形體課上大部分時間都是集體練習,此時對塑造中學生姿態美,形體美,氣質美具有重要作用。”③ (三)有益于青少年綜合素質的提升 所謂綜合素質,是指“人具有的學識、才氣、能力以及專業技術特長等綜合條件,也稱綜合表現力”;指“一個人的知識水平、道德修養以及各種能力等方面的綜合素養。是指人的適應能力、生存能力、社交能力(包括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在體育、文藝、美術、音樂、舞蹈、語言、等方面的特長;是指人們自身所具有各種生理的、心理的和外部形態方面以及內部涵養方面比較穩定的特點的總稱:它大體包括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外在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等五大塊”。②人的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是社會發展的一般要求和趨勢,尤其是當前人類即將邁入知識經濟社會,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尤為迫切。 形體舞蹈訓練學科本身的準確定位能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健美姿態、塑造較完美的體形,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提高對美的鑒賞能力。 形體舞蹈訓練首先有益于身體的協調能力與大腦對身體的操控能力的發展。形體舞蹈課的上課模式,不是單純地聽老師授課講解動作要領,它更強調學生自身的實踐。人們普遍有這種經驗:有時候看上去非常簡單的一個動作、一件事情,到自己動手作時才發現,原來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簡單。形體舞蹈即是如此,通過簡單的肢體動作,達到身體各部位的協調運動以及發展并且鍛煉大腦對身體的操控性。 形體舞蹈訓練可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其創造性思維。醫學研究成界已經表明舞蹈是一項對右腦發育極為有益的運動。豐富的舞蹈語匯可以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在不斷的學習、模仿、表現的過程中,達到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也許有人會說,開發右腦可以用其它的方式來代替,如通過音樂、美術、體育等。的確,開發右腦有許多途徑,但唯有舞蹈是從人體出發,在音樂中完成身、心、腦的統一行動,因此舞蹈開啟思維的方式更為直接、更為有效、更為全面。 形體舞蹈既是一種運動又是一種音樂欣賞,它將人對音樂的理解用肢體的形式展現出來。學生在身體力行的實踐中融入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與鑒賞,通過對承載著各民族、各時代的人類文化的音樂的理解與鑒賞不自覺地學習各民族、各時代的風土人情與人文地理。學生健康的體態美與內心充實的情感世界在形體舞蹈中獲得統一,這是“在玩中學”的最好注解,是單純的音樂課或單純的體育課所無法達到的。 形體舞蹈課還可借助我國悠久的舞蹈傳統和豐富多彩的民間舞蹈,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通過集體協作的舞蹈也可以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精神和團結協作的配合意識,加強紀律觀念;還可以通過力量型的形體舞蹈來培養學生的勇敢、豪邁和進取精神。在嚴格的訓練中,可以磨練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二、中學階段開設形體舞蹈課的建議 (一) 形體舞蹈課與舞蹈課的區別 形體舞蹈課并不等同于舞蹈課,但二者又緊密聯系。形體舞蹈課是舞蹈課的一種最基本的訓練形式。形體舞蹈課是以普通方式對普通大眾的形體訓練,以健康、健美和提高藝術涵養與人的氣質為目的進行的運動。形體舞蹈訓練只是為了讓人擁有較好的身姿,優美、高雅的氣質,一種欣賞美及領悟美的思緒。而舞蹈課則是針對舞蹈演員、競技運動員等為表演或比賽而進行訓練的課程,舞蹈課側重訓練舞蹈演員美麗的外觀形象和培養高超的舞蹈技巧,訓練時對舞蹈動作的要求較高,動作的難度也較大,有時甚至會“傷筋動骨”。此外,專業舞蹈對練習者還要求要具備良好的體力,來適應專業舞蹈較大的體力消耗。這是形體舞蹈和專業舞蹈存在的最大的區別。 開設形體舞蹈課的宗旨并不是把每一個人都培養成出色的舞蹈家,而是要培養出更多懂得美、追求美、具有審美能力和藝術創造力的健康公民。舞蹈不是少數人的藝術,她與每個人的成長、生命都息息相關。她是一種社會的文化和教育現象,美國著名舞蹈家肖恩說過:“真正的舞蹈教育也是人的全面教育——他的身、心、情感將在舞蹈中得到滋養,熏陶和鍛煉。”舞蹈教育對人的綜合素質的培養已成為現代教育家、科學家、思想家、政治家們的共識,重視舞蹈教育,有效地發揮其功能。 (二) 形體舞蹈課與健美訓練的區別 形體舞蹈訓練是以人體科學為基礎,通過專門的徒手或器械練習,塑造優美形體、鍛煉健康體魄、練習儀態儀表、培養道德品質的一個有目的有計劃的鍛煉過程。形體訓練盡管可以借助其它項目的練習手段,但它是一個正在形成的、新的、獨立的訓練體系。形體舞蹈以芭蕾基礎訓練為基礎,在形體訓練中再加入中國民族舞基本的動律,可以讓青少年在鍛煉身體的同時了解我國各民族的風土人情。比方說在藏族舞中,經常會有卸胯、曲膝、挺胸的動作,這是由于西藏地區高寒缺氧,藏人呼吸快吸慢呼形成的習慣,而東北秧歌中的小步快走,則是由于東北平原寒冷的氣候;再比如蒙族人善騎馬,在他們的民族舞蹈中,就出現了后仰拉韁和‘輪指的花’的動作……舞蹈還是一種樂生的要素,當人們在精神上得到美的滋養和協調時,沖動便趨于平和,緊張趨于松馳,變消沉為振奮,傷感得到撫慰,喜悅的心情得到抒發,從而調整心理平衡,形成樂觀、開朗、豁達的心理素質。 健美訓練是一項通過徒手和各種器械、運用專門的動作方式和方法進行鍛煉,以發達肌肉、增長體力、改善形體和陶冶情操為目的的運動。相對形體訓練,健美訓練是一個相對成熟的訓練體系。健美訓練包括健美運動、健美操、韻律操及各種力量練習。 總而言之,形體訓練的獨特性在于側重的是形體塑造,更強調相對靜止的整體形象;健美訓練雖然也注意形體,但其側重點在于肌肉的發達,更強調的是動態的力量。從某種意義上說,形體練習是健美訓練中的一個基礎環節。 結論 一般來講,孩子在小學階段時,家長比較注意其興趣培養,會讓孩子參加各種興趣小組,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興趣。到了初中階段,家長則多以孩子的學業為重,興趣小組的課程一般都在此階段停上或減少。因此,學校在課業開始增加的中學階段開設形體舞蹈課是非常必要的,不僅可以緩解孩子升入中學后由于心理與生理變化所帶來的壓力,同時可以陶冶孩子們的情操,塑造良好的形體,增強自信心。 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國民的精神生活也要跟上經濟的發展,否則經濟也會停滯不前。所以,我們不能一味地要求孩子會念書,還必須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讀書鍛煉相結合的習慣,要讓他們有一個良好的身體在日后的生活中把所學的知識發揮出來。同時培養他們各方面的能力、豐富的精神世界以及良好的鑒賞能力。 形體舞蹈課可以激發學生體育鍛煉與健身的興趣,培養健美的體型、良好的姿態、高雅的氣質和風度,也可培養他們對美的領悟能力和表現能力,豐富精神世界,從而喚起熱愛藝術、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