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東新泰市對百獸圖、獨桿蹺、逛蕩燈三項稀有民間舞蹈進行深入挖掘、保護和整理,組織人員走訪老藝人近80人次,整理原始資料2萬余字、整理音樂資料30余首、攝影近300幅,攝制電視資料10余盤,進行了重新編排,使這三項在國內稀有的古老民間舞蹈重放異彩。
百獸圖、獨桿蹺和逛蕩燈三項民間舞蹈是最古老、最獨特的民間藝術之一。其表演形式獨一無二,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以驅趕瘟疫、降福求瑞為主要內容的“百獸圖”,起源于清光緒23年,已傳承了5代,其故事來源于民間傳說,表現的是八仙騎獸過東海給上天王母娘娘祝壽的故事。獨桿蹺是清光緒23年左右由王氏在雙腳踩高蹺的基礎上獨創的,至第三代傳人王北杰已日臻成熟,建國后傳至第六代,其道具為圓木一根,中部設踏板,由鑼鼓伴奏,表演時雙腳踩踏板,獨桿在地上蹦跳走動。經典劇目為《劉海戲金蟾》,兩人可表演一系列高難度動作。造型奇特,生動逼真,動作活潑詼諧,系全國罕見的藝術表演形式。“逛蕩燈”興起于唐末宋初,據老藝人講,它是民間舞蹈中山東惟一的儺舞藝術,用陶罐鏤空做成“五官”,用量米的升做成官帽,用圈椅和黑布做成官服,表演時人扛起椅子走動,身高三米以上高大威猛,取“天官賜?!敝樵⒁猓蚨妒馨傩胀瞥?,是當地節慶民間雜耍的必看節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