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青海頻道西寧05月03日電 5月2日晚,《千手觀音》隨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其他精彩節目在省城上演。總共兩個小時的演出,高潮不斷,殘疾演員的表現震撼了觀眾的心。 《〈千手觀音〉走進夏都大型文藝演出》于5月2日晚20時開始,演出前兩個小時,省城的觀眾已迫不及待地排隊進入演出場地南門外體育場。整個演出中《千手觀音 》等三個主打節目貫穿全場,為人所熟知的《千手觀音》使現場觀眾深切體會了默契與美的結合。而全部舞蹈表演中,將音樂與殘疾演員的表演完美結合,站在舞臺兩側的手語老師,不僅精確地表述音樂元素,而且每個手語姿勢也是一種優美的舞姿,最多時二十幾名聾人演員在她們的指揮下表演默契,令觀眾震撼。演出中間,中國殘疾人藝術團新推出的節目《三岔口》是另一種觸動心靈的感覺,4位盲人伴奏,2名聾人表演,在沒有手語老師的指導下,完美地再現了京劇《三岔口》的韻味。演出后期,著名智障音樂指揮舟舟興致高昂,連續指揮表演了三首樂曲,現場觀眾為之感動,到第三曲時全場觀眾不禁合著音樂節拍鼓起掌來。 “舞蹈是我的另一種語言” 她是唯一一位登上了意大利斯卡拉大劇院舞臺的殘疾人,她以優美的舞蹈掀起了“掌聲風暴”,被親切地譽為“全世界六億殘疾人的形象大使”。昨天,她和她的伙伴們帶著自己的藝術和祝福來到了青海,為青海人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晚會。晚會結束后,23時許,通過手語翻譯,她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記者:昨天,除了你,藝術團的人都來了,他們還去了青海湖,為什么沒有和他們一起來呢? 邰麗華:5月1日,我作為今年“中國十佳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的代表參加在北京的頒獎典禮,所以行程比較緊張。因為接下來還有演出,我沒能去成青海湖,聽說青海湖很美,沒能去,感到挺遺憾的。 記者:你從什么時候開始練習舞蹈,練習舞蹈一定吃了不少苦,最苦的時候想過放棄嗎? 邰麗華:我是從15歲才開始接受正規的舞蹈訓練,可以說是從零開始,當時連壓腿提腿都不行。很苦,苦到雙腿都練得發紫了。舞蹈是我表達內心世界的語言,所以再苦我也不怕,從沒想過要放棄。 記者:一般來說,舞蹈和音樂就像一對孿生姐妹,你們是怎樣將音樂和優美的舞姿合得天衣無縫呢? 邰麗華:演出時我們只能用眼角的余光留心老師的手勢,同時細心感受地板上傳來的震動,因為她們常常會用跺腳來給我們提示節奏。 記者:當你遇到困難時,你是怎樣來面對的? 邰麗華: 困難對于我來說,就像一片雪花或者灰塵落在手中,輕輕一吹也就過去了。關鍵是用感恩心、平常心去看待周圍的事物,用心細細品味,就能發現世界的美。 記者:大家都很關注你,想知道更多關于你的事,你最大的愛好是什么? 邰麗華:我畢業于湖北美術學院裝潢設計系,對我來說,畫畫不僅是我的專業,也是舞蹈以外我的最大愛好。我喜歡用畫畫來表達我的感情,在創作的過程中,我能夠找到我自己。 記者:今后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邰麗華:《千手觀音》讓我感到無比自豪,但這絕不是我和伙伴們藝術道路上的句號。我們還要不斷往前走,不斷創新,創作更多更好的節目奉獻給大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注殘疾人事業。 邰麗華簡歷: 當代聾人舞蹈家。生于湖北宜昌,1994年,考入湖北美術學院裝潢設計系,畢業后曾任湖北一所聾啞學校的老師,2002年8月,正式調入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現任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團長和藝術總監。曾多次獲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一等獎,全國自強模范,“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國十佳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 1992年8月,在意大利斯卡拉大劇院舉辦了被稱為人類藝術盛典的“無國界文明藝術節”,在世界頂級的舞蹈家、音樂家中,邰麗華作為唯一參加演出的殘疾人,被譽為“美與人性的使者”;2000年9月,邰麗華隨藝術團來到頂尖的藝術圣殿──紐約卡內基音樂廳,一幅以她表演的舞蹈《雀之靈》為主題的巨幅海報,是卡內基音樂廳里唯一的中國劇照;2002年10月在日本,出席世界殘疾人領導人會議的代表把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稱為“人類特殊藝術的火炬”“全球六億殘疾人的形象大使”。而邰麗華作為藝術團的形象大使,她代表著的是中國六千萬殘疾人; 2003年3月,邰麗華隨團出訪波蘭,她表演的《雀之靈》感動了波蘭總統夫婦及觀看演出的所有觀眾;2005年春節晚會上的《千手觀音》表演讓更多的人認識了她。(記者 張廷鋒 倪曉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