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觀音》是披著2005年的第一縷曙光,走進千家萬戶的,是透過21位聾啞舞蹈演員的身體,傳達曼妙和智慧的。首次在去年9月雅典殘疾人奧運會閉幕式上亮相贏得世人的矚目;繼而又登上央視春節晚會的大舞臺,再次感動了國人的靈魂,喚起如潮的贊美。 《千手觀音》會繼續修改 很多觀眾看完《千手觀音》之后,都震撼了,甚至感動得熱淚盈眶,有網友說,這是他懂事以來看過的最美的一次表演,很多網友都希望《千》能成為春節晚會的保留節目。對此,張繼鋼聽后很感動,但是他認為藝術永遠都應該是日臻完善的,所以將會對《千》不斷地進行修改。 張繼剛認為,《千手觀音》在春晚大獲成功,主要在于作品本身精彩,并且聾啞人的演出體現出生命的創造力。“光有天才想像力是不夠的。舞蹈是時間的藝術,這5分54秒的舞蹈,前一個動作完成后,下一個動作怎么做?許多編導并不明白……”張繼剛說,判斷一個好導演,要看他是否把情感投在觀眾這個“準星”上。“最終,觀眾的心靈會傳遞給舞蹈演員。” 張繼鋼介紹,“《千手觀音》是我在1997年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完整的構思和想法,之后在全國各地講學,就發現在全國各地都可以看到《千手觀音》的跡象,像山西的云岡石窟、敦煌、西藏等等很多地方都有千手觀音。而早在1994年的時候,我出任云南殘疾人運動員表演藝術指導,就與他們結下了不解之緣。我作為中國殘疾人的藝術指導,就開始為她們編排節目,也就是在那個時候真正出現了《千手觀音》。在去年的時候,我們為了參加雅典殘奧會的閉幕式,就進行了大大的修改。《千手觀音》在最后結束的時候,迎上來一個無臂青年,我覺得這樣做非常人性,用無臂的青年在拱門上吊一個花朵,再落下2008殘奧會的會標。” “到了春節前,我們為了備戰春節晚會,又做了調整。我認為《千手觀音》不應該離開手臂,應該圍繞手臂,使這個作品更高級。所以這個舞蹈的中段里面做成了前后兩排的手臂,形成手臂的變化。” 張繼剛:高級的作品一定是在一個限制的范圍里邊,去發揮你的智慧,我常講的就是,限制是天才的磨刀石,那么這次春節晚會的千手觀音,自始至終都在演員的手臂上做文章,就是把這一個特點用到極致,用到極致,在一個局部里邊發揮你的無窮無盡的想像力,你說一個人兩只胳膊,它能有多少變化,我覺得是無窮無盡的,像一開始我們看到的千手觀音的整個完整的畫面,到一個一個疊出來的畫面,到慢慢的出去的畫面,到手部的這個細部的變化,以至于半個千手觀音的畫面,而且還要營造它的出其不意,說我這邊出這邊出,然后那邊再出去,就是讓觀眾始終判斷不到你下一步會是怎么樣,所以我說,它基本上它達到了很高級的作品,目前的統計來看,千手觀音是這次春節晚會最受歡迎的節目。 這張臉是千手觀音的臉 千手觀音的靈魂只有一個,而這一個靈魂是21個聾啞孩子的融合體,21個人扮演一個角色,即千手觀音。領演邰麗華“說”:“這些演員來自甘肅、福建、上海、黑龍江,都是全國各地選拔出的最優秀的演員,感覺和她們在一起非常愉快,因為她們的心永遠是純潔、純凈,她們有一個目標,就是在春節晚會上把這個節目表演好,奉獻給大家一個最好的節目。每天早上我們都一起吃飯、一起排練。”張繼剛則表示,“我們看到的是一張臉,這張臉不是邰麗華的臉,而是千手觀音的臉。所看到的手是一雙手,無論邰麗華前面的手怎么表達,后面的都是她的手,這是一個完整的。而且我覺得邰麗華扮演的形象需要觀音的魂靈、觀音的情感、觀音的境界,在她的身上要表現出巨大的沉靜和安祥,而且在她身上要于無聲處真精撼!我說讓邰麗華笑笑,她一笑就笑過了,我說了她,之后她又笑得太冰冷。而且我們說邰麗華的眼神,要在前三四米的地方下垂,整個面目都松弛。邰麗華做得非常好,因為她知道要演千手觀音,而不是邰麗華。” 楊麗萍的指導來之不易 邰麗華15歲的時候,在武漢歌舞團學舞蹈《雀之靈》,她“說”:“當時是老師通過錄像帶慢慢教我的,那時候的水平確實很一般。后來張團長專門為我把楊麗萍老師請來了。我那天見到楊麗萍老師非常激動,我就跳了幾段舞蹈。然后楊麗萍又給我重復修整舞蹈,一點點指導我。” 在《千手觀音》、《雀之靈》之后,邰麗華表示想學習更多的舞蹈,“我從來沒有進入專業的藝術團體學舞蹈,我想繼續學習舞蹈方面的知識。以后我還可以帶更多的聾啞孩子,讓他們在舞臺上呈現自我。” 用快節奏展現美感 千手觀音》在柔美的舞姿中也展現了一種很現代的感覺,而且舞蹈動作收放都很快節奏,并沒有用“緩”來表現,對此,張導表示,“《千手觀音》在2001版之前的版都比較穩。但在雅典殘奧會上我們必須得保證演出分秒都是精彩的,所以加重了手的變化,出乎了觀眾的預料。節奏的突然,動作的多角度,重疊等等的變化,應該說是到了一個比較高的難度,美感也誕生得非常好,像閃電一樣。” 《千手觀音》只是一個里程碑 《千手觀音》成功了,但在中國殘疾人藝術團,還有很多類似《千手觀音》這樣的好節目,比如說《黃土黃》、《生命之意》等,每一個作品都具有非常高的水準。在以后能否創造出比《千》更好的作品?張繼剛坦率地說,“我既然能夠創造出《肩上芭蕾》,既然能夠創造出《千手觀音》,我肯定會編更多新的作品,因為她們的眼睛在渴望新的作品。十幾年來,我幫助她們工作,在乎與她們的合作,因為我需要她們激發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