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來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對中小學生進行舞蹈教育的呼聲越來越強烈,有識之士不斷提出舞蹈教育要像音樂、美術、體育一樣成為一門學科,這是學生個性發展和特長培養的一個途徑,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 不言而喻,中小學開設舞蹈課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舞蹈與目前中小學已有藝教課程相輔相成,互相作用,更能適合中小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需要。 其一,舞蹈與體育。舞蹈和體育都是以人體動作和技巧為表現形式的,都有強身健體之功效,體育中的自由體操、藝術體操更是酷似舞蹈, 但體育不能替代舞蹈,舞蹈重在抒發感情,而體育則注重動作技巧。現在,九年制義務教育體育課程中,增加了舞蹈和韻律活動的教學內容,表明中小學教育對舞蹈 的需求。 其二,舞蹈與音樂。借用我國著名音樂家吳祖強的話說:“從一定的意義上說:在舞蹈藝術中,音樂是舞蹈的聲音,舞蹈則是音樂的形 體。”因此學生在學習舞蹈時,同時受到音樂的熏陶。目前,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段的音樂課也有韻律操及其他歌舞形式,但在中學就只有音樂課,且以欣賞、唱 歌、理論為主,中學生正處于生理變聲期,唱歌時常有只張嘴不出聲的現象,舞蹈因是身體姿態語言的運用,可以運用舞蹈表現音樂。 其三,舞蹈與美術。舞蹈與美術主要體現在舞臺美術上,其服飾、化妝、布景、燈光、道具是舞蹈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美術在這 方面起著既展現舞蹈作品所處時代、環境、民族、人物身份及人物思想感情又推動舞蹈情節發展的作用。舞蹈以動態的畫面來展示,而美術則用靜止的造型構圖來表 達,燈光和道具的運用亦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其四,舞蹈與文學。舞蹈所表現的“詩情畫意”,就是文學的因素。舞蹈作品很多都是根據文學作品改編的。一部文學作品需要一定的文學修養才能展現其內涵,特別是詩歌的韻律美、修辭美、意境美,都可以用各種舞姿來表現,加深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 從舞蹈與目前中小學已有課程相輔相成作用,應該看到開設舞蹈課的必要性,而舞蹈本身具有的教育作用更是顯而易見的。少年兒童好奇心 強,好動,愛模仿,表現欲強,通過舞蹈課,可以滿足他們的這種心理需求,同時舞蹈訓練每個動作都要反復進行訓練,付出辛勤的勞動,這使學生意志品質得到鍛 煉。舞蹈訓練能夠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一個舞蹈節目排練演出成功,是大家共同努力得到的,是集體的成功。在舞蹈排練中形成的這種集體榮譽感可以上升為班集 體、校集體,乃至升華為民族國家的榮譽。再有,即興舞蹈的創編,還可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感情的表達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創造力等也在其中 得到鍛煉。 舞蹈課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什么學校不開設舞蹈課,原因不外有幾點:應試教育仍有市場,學校把藝術教育視為小兒科,對 藝術教育不夠重視。另外,師資缺乏的問題嚴重。現在的舞院、舞校的畢業生很少有到學校去執教的。這就需要師范院校編寫專門的學校舞蹈教育教學教材,培養舞 蹈教育人才。 普及舞蹈教育要從中小學抓起,素質修養的提高培養不能缺少舞蹈教育。雖然目前還存在不少的困難,但相信舞蹈教育將在教育改革中成為學校藝術課程。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舞蹈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