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舞》(女子群舞,作曲:劉熾,首演者:徐杰領銜)。舞蹈取材于流傳在隴東、陜北的民間舞“荷花燈”。曾有劉熾等藝術家對其進行過加工,1953年,戴愛蓮以高超的編舞技法進行了再創造,以比興的手法,表現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秉性,以“盛開的荷花”象征欣欣向榮的祖國。舞蹈形象鮮明、動作流暢、結構凝煉,于簡潔中見功力。 另一部傳世之作是女子雙人舞《飛天》(FlyingAp-saras)(創作于1954年,作曲:劉行,首演者:徐杰、資華筠)。它是中國當代第一部取材于敦煌壁畫的舞蹈,成功地運用了戲曲中的“長綢舞”,把它加工為獨立的純舞蹈藝術。舞蹈追求的不是敦煌壁畫的描摹再現,而是以綢帶飛揚瞬間的舞姿造型和流暢、滑翔、騰躍的步伐表現翱翔天宇的一種意境―――寄予人類的希冀與向往。 《荷花舞》與《飛天》先后于1953、1955年參加在柏林與華沙舉行的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國際舞蹈比賽并獲獎;1994年被確認為“20世紀經典”,至今久演不衰。
|